新加坡30+单身族的B面人生:和父母住、买不起也租不起房...

新加坡这个国家很神奇,别看它在地图上小得几乎找不着,但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却特别强。

不管你是来自亚洲、欧美还是其他地方,总能时不时听到关于新加坡的新闻。尤其是他们“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让八成居民都能买得起组屋,这个制度可是被不少国家拿来当范本研究!

不过说来也有意思,在新加坡待久了就会发现,现实和想象还是有差距的。虽然政府提倡年轻人独立,但很多30多岁的未婚人士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这个细节,可能和很多人想象中的“人人有房住”不太一样。

图片

图片
一大波新加坡单身人士和父母同住
原因很现实:35岁前禁止买组屋!

在新加坡待久了就会发现,很多年轻人,甚至30多岁的单身人士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开始你可能觉得这是出于孝顺,但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更现实的原因是:买不起房

没错,新加坡的组屋政策确实让大多数家庭能以实惠的价格买房,但更多的是针对夫妻或准夫妻。

图片
对于夫妻或准夫妻来说,新加坡政府的买房政策十分优厚。
1. 贷款额度高、首付低
情侣中若一方已工作,另一方还在念书或服兵役,可以申请扩大延迟收入评估(Deferred Income Assessment)。届时购买组屋将有更高的贷款额度,以及低至2.5%的首付款。
2. 政府有补贴
目前,新婚夫妻第一次购买预购组屋时可享有高达12万新元津贴,购买转售组屋时也可享有高达23万新元的津贴。
图片
图源:MND
更别说现在出生率跌破1的新加坡,政府恨不得年轻人都去生娃,一个两个不嫌少,三个四个不嫌多…
但单身人士呢?根据现有规定,单身者35岁前不能购买新加坡组屋,连申请二手组屋的资格都没有。
图片


图片
不满35岁的新加坡单身人士
买不起私宅、租不起房,只能和父母同住

新加坡的住房政策向来被视为亲家庭政策,就是对单身人士真的太不友好了!

虽然政府去年放宽了规定,允许单身人士在全岛申请二房式灵活组屋,但整体来看,单身“买房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于是,很多单身人士只能面临三个选择:要么去买私宅,要么花大笔钱租房,要么继续和父母同住,把钱攒下来等未来买房。
图片
1. 私宅太贵买不起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高档私宅的售价中位数为每平方英尺2826新元,而中档私宅的尺价也达到2773新元。

同样的三房式屋子(约700平方英尺),组屋35万新元就能搞定,私宅却要140万新元!除非是富二代或创业精英,普通打工族根本负担不起。

图片
2. 租房也没那么容易
那租房呢?以新加坡现在的租房市场,与房东或其他室友合租的,价格都在800新元。要是想租一个一房式组屋,不仅房源少,每月也得1500新元。

目前,全岛房租几乎都在飙涨,以下是新加坡主要市镇组屋的3房式、4房式和5房式组屋单位的租金中位数,月租3000新元都快成常态了。

图片

所以,新加坡30多岁单身人士能怎么办?

万事通曾经问过一个本地同事阿博:“你想搬出去住吗?”他想都没想就说:“当然想!谁不想要自己的空间和生活?”但紧接着又无奈地补了一句:“可惜钱包不允许,我还是攒几年钱等以后自己买房吧。”

你看,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即便是在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独立生活对不少年轻人来说,依然是个需要耐心等待的奢侈目标。

图片

图片
新加坡生活成本全球最贵
年轻人和父母同住大势所趋

在新加坡这个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和父母同住看起来是个挺香的选择。不用操心房租水电,回家还有热饭热菜,每个月交点生活费也比自己租房划算多了。

但现实往往没这么简单——物质上的便利,换来的可能是精神上的束缚

虽然很多新加坡未婚人士会和父母同住,但他们仍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不被人打扰、自由自在的私人空间。
图片

数据显示,在疫情刚暴发的2020年,35岁以下选择独居的人数直接从1.59万飙升至2.5万。Property Guru在2021年的调查更发现,22-39岁的年轻人中,70%都有搬出去住的念头。

虽然独居潮在兴起,但对大多数未婚的新加坡人来说,这依然是个奢侈的梦想。房价高昂、政策限制,让搬出去住成了少数人的特权。更多人只能一边向往着自由独立的空间,一边继续和父母住在一起。

这种矛盾,或许正是新加坡年轻人最真实的生存写照。

图片
图片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新加坡,单身不仅吃狗粮,连住房都要被政策虐难怪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躺平,反正急也急不来,不如先攒钱再说吧!
通心粉们,你会考虑和父母住一起,攒钱买房?还是宁可花大钱外出租房?欢迎大家投票或留言分享。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