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逝世!曾携妻多次到访新加坡,南大开讲座一位难求

今天(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与新加坡也有着深厚缘分,曾多次到访新加坡,尤其与南洋理工大学联系密切。杨振宁在新加坡:东西方教育大对比,鼓励渗透型学习!

图片


图片

沉痛悼念!

杨振宁先生因病逝世


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


1957年,年仅35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他与米尔斯提出的 “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


图片



图片

杨振宁先生曾在新加坡南大

分享自己的学习研究与经历


杨振宁与新加坡的缘分颇为深厚,曾多次到访新加坡,尤其是与南洋理工大学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还曾表示每次来新加坡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巨变转型。


2014年6月,91岁高龄的杨振宁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畅谈《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吸引了1000多人出席,“挤爆”原本只能容纳800多人的讲堂。

尽管已经多次访问新加坡,但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新加坡魅力不减。


图片


在演讲中,他分享了自己一生的学习与研究经历,提出宝贵经验当直觉与书本知识产生冲突时,那往往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好好抓住。


他劝在南大的师生要多注重新现象,新知识,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


图片



图片

杨振宁先生和妻子翁帆

多次到访新加坡

新加坡前总统、前外长高度重视


早在2007年10月底,与杨振宁熟识的新加坡物理学家、世界科技出版公司主席潘国驹就提议并主持了庆祝杨振宁85岁生日的研讨会,成为一场科学盛会。


会议第二天的高潮是11月1日晚上的寿辰晚宴。时任新加坡总统的纳丹还亲自出席,这也表现出新加坡对杨振宁科学地位的崇高敬意。


潘国驹在晚宴上表示,这个庆祝杨振宁寿辰的科学会议,“不只对物理重要,对新加坡以及亚太地区的科学都很重要


图片


2010年,杨振宁和妻子翁帆到访新加坡,时任外交部长杨荣文还以新加坡特色的肉骨茶热情款待。


图片


图片

杨振宁先生

为新加坡发展献策

以毕生之力助世界科研发展


不仅如此,杨振宁对新中关系以及新加坡科教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0年初,新加坡时任副总理吴庆瑞通过许通美教授联系上当时在美国的杨振宁,邀请杨振宁先生来新加坡工作。


图片


杨振宁不仅与新加坡学界保持密切关系,更毕生心系家国,为整个世界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第一人


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


图片


回到清华之后,他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2014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演讲中,杨振宁分享了自己对研究的见解:“搞研究时沮丧是常有的事,理由很简单,读书时学的是已知的知识,搞研究却会触及新知识,因此会面对很多困难与挑战。”【杨振宁访新加坡谈研究经验:遇挑战不要轻易放弃


他鼓励年轻学子:“有好的想法时,不要轻易放弃,应从兴趣着手,做好准备工作,总有一天会有所突破。”


图片

图片

“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杨振宁的治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杨振宁的百年人生是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杨振宁先生,一路走好!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