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2025人口简报》:总人口破611万、5.8万公民PR获批、超5万外国人入境…
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小伙伴密切关注这份报告,想从中了解移民政策、PR动态和人口趋势。
快来看看截至今年6月的最新数据:
总人口:611万人,比去年增长1.2%
公民人口:366万人,微增0.7%
永久居民(PR):54万人,略减0.2%
非居民人口:191万人,增长2.7%
想掌握第一手新加坡人口动态?关注新加坡万事通,带你轻松看懂数据背后的故事!
但人口增速放缓至1.2%
根据昨天(9月29日)发布的《2025年人口简报》,截至今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为611万2000人,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人口增幅仅为1.2%,相比去年同期的2%有明显回落。
其中,公民人口稳步增长至366万,一年内新增约2.3万人。
这366万人中,种族比例仍保持稳定:华族(75.5%)、马来族(15.1%)、印度族(7.6%)及其他(1.4%)。
新加坡今年新增的约7万人口,主要来自哪里?答案是:非居民人口。更准确来说,是外籍劳动力。
数据显示,这7万新增人口中,有高达5万人是非居民,而公民和PR的净增长合计约为2万人。
深入分析这5万人,我们发现一个关键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持各类工作准证的外籍员工,尤其是在组屋、樟宜机场T5等重大基建项目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建筑业WP持有者。
目前191万非居民身份分布如下:
· 工作准证(WP)持有者:44% (建筑业、海事造船业和制造业23% + 其他行业21%)
· 长期探访及家属准证(LTVP/DP):15%
· 外籍帮佣:16%
· 就业准证(EP):11%
· 技能准证(SP):9%
· 学生证:5%
2.3万公民、3.5万PR获批
但新加坡PR总人数减少0.2%
最新发布的《2025人口简报》揭示了新加坡移民的最新动态:去年共2万2766人获成为公民,3万5264人拿到PR。
这说明,除了大部分新PR的加入和部分旧PR转公民外,新加坡的这个“PR池”出现了明显的“流出”。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有一部分PR群体选择了离开新加坡或放弃身份。PR身份不再是被所有人紧紧握住的“终点”,其流动性正在增加。
PR/公民申请揭秘!
这些人才是“通过大户”
看到最新获批的公民和PR数据,很多人好奇:社交媒体上总是一片“被拒”哀嚎,但每年都会有数万人获批。
究竟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成功?
根据《2025人口简报》,我们勾勒出新获批公民与PR的“群体画像”,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
特征一:年龄要趁早
公民:约30%在20岁以下获批,意味着从小在新加坡生活、读书的路径成功率极高。
PR:21-30岁的年轻人是绝对主力,占比高达33%,可见新加坡对年轻劳动力的偏爱。
特征二:来源地集中
新公民和PR中,来自东南亚(约64%)及其他亚洲国家(约30%)的占比合计超过90%,文化相近性是重要优势。
特征三:学历是硬通货
公民中81% 拥有高等教育学历;PR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5%。中学及以下学历者占比已不足20%。
综合来看,新加坡的移民政策明显向 “年轻、亚裔、高学历” 人才倾斜。如果您符合这些特征,成功几率将大大增加!
新加坡老龄化加剧
每5人就有一名是老人
你是不是也觉得,新加坡人口突破611万,老龄化问题应该能缓一缓?
然而,现实恰恰相反。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人口简报》,新加坡的人口结构仍在持续“变老”,老龄化速度甚至比许多人预想的更快。
65岁及以上公民占比,从2015年的13.1%上升至2025年的20.7%,意味着每5名公民中,就有一位是乐龄人士。
80岁及以上公民人数,在十年间从9.1万增至14.5万,增幅高达60%。
公民年龄中位数从去年的43.4岁提高至43.7岁,社会整体“年纪”仍在增大。
如果你觉得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容忽视,那接下来的趋势更值得警惕:预计到2030年,约四分之一(23.9%)公民将是65岁及以上的年长者。
这意味着,每2.4名适龄公民将需抚养一名老人。社会抚养压力将进一步加重。
老年比例攀升、高龄人口激增、年龄中位数上升…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