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例!14岁少年成恐怖分子:收炸弹手册、欲袭击校园,更多细节曝光
最近一名年仅14岁的本地少年,因长期受网络上极左、极右甚至恐怖主义思想的杂糅影响,成了新加坡首个因“混合型极端思想”而被内部安全局发出限制令的未成年人。
更令人心惊的是,调查显示——他甚至接收过在新加坡发动袭击的指导文件和炸弹手册……
新加坡14岁少年成“极端思想混合体”
极左、极右、ISIS全追随,内安局出手
新加坡内部安全局(ISD)最近发布的一起公告,令人心惊——一名年仅14岁的本地少年,竟成了一场“极端思想大杂烩”的追随者。
他一方面认同极左主义中的反犹复国主义、反帝国主义立场、反资本主义,支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另一方面,却又部分接受极右翼的反犹主张,只是因自己是回教徒,而对极右势力中常见的“反伊斯兰”言论感到排斥。
这还没完。去年,他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宣传视频,随后加入相关支持群组,更于今年4月在线宣誓效忠,自认为是ISIS一员。
他甚至崇拜卡伊达组织头目奥萨马,并开始聆听极端思想家的演讲,支持多个伊斯兰恐怖组织。
此外,少年还自称是“非自愿单身者”,对女性怀有强烈负面情绪,不过调查显示他暂无具体施暴意图。
· 极左思想:主张通过激烈手段推翻现有秩序,追求极端平等,例如要求财产彻底公有、反对资本主义。
· 极右思想:往往极端保守、排外,甚至反民主。典型包括白人至上、纳粹主义、宗教极端等。
新加坡一少年接“杂烩式极端思想”
曾想袭校园、炸新加坡、做圣战者
在接触了极左、极右乃至恐怖组织的各种极端内容之后,这名14岁少年竟像“自助餐夹菜”一样,从中挑选自己认同的部分,拼凑出一套完全个人化的极端信念体系。
这种行为,在安全领域被称为—— “杂烩式极端思想”(Salad Bar Ideologies)。
少年拼凑出来的这一套“信仰”,内容之间常常自相矛盾、毫无逻辑,却被他全盘接受。
思想逐渐成型后,他开始在网络上大量分享ISIS相关材料,甚至还自制视频传播。他也曾尝试向同学“传教”,但完全没人理他。
更令人警惕的是,他与境外极端分子保持密切联系,甚至收到了针对新加坡发动袭击的指导文件和炸弹手册——尽管他并未真正实施。
此外,他也动过袭击犹太人、在校园使用暴力的念头,但均未付诸行动。他还有一个“遥远”的愿望:成年后去叙利亚参加“圣战”。
万幸,他只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一切,都仅停留在“想”这一步。
否则——无论是校园暴力、炸弹袭击,还是出境做圣战者,任何一个念头成真,都将是一条无法回头的犯罪之路。
网上刷极端内容,还悄悄删记录!
少年在算法推送下陷入“极端主义陷阱”
一个14岁的新加坡少年,到底是怎么掉进极端思想的“大杂烩”里的?
新加坡内部安全局(ISD)在9月9日发布的文告中,详细披露了他的“陷落过程”。
这一切,开始于2024年年中。
当时,他被社交平台的算法推荐“带偏”,偶然刷到了外国极端人物的极右主义内容和真实犯罪资料,还开始和这些人线上交流。
随后,他加入了一些分享极右恐怖分子的秘密群组,每天花好几个小时沉浸其中,逐渐认同了极右暴力反犹的主张。
但这还没完——接着,他又接触到了恐怖组织的演讲宣传,以及极左思想的内容,并从里面也“挑选”了一部分自己认同的观点。
就这样,左一点、右一点、极端一点…他像“自助餐”一样,拼凑出了一套完全个人化、甚至自相矛盾的“杂烩式极端思想”。
为了不被家人和朋友发现,他还很“警惕”:定期删除设备里的极端内容,使用工具掩盖自己的上网痕迹。以至于身边没有一个人察觉他的变化。
所幸,他的行为已被及时发现。
目前,这名少年已在内安法下接到限制令(Restriction Order),正在接受必要的监管与引导。
新加坡低龄化青少年极端案例频发
15岁少女想为ISIS生娃,17岁少年策划袭教堂
近年来,新加坡自我激进化的青少年案例屡屡发生,低龄化趋势令人心惊。
· 案例一:15岁少女,幻想嫁给ISIS成员、去叙利亚参战
新加坡一名15岁女中学生因长期接触极端网络内容,开始自我激进化。她不仅幻想“嫁给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为其生育下一代,还曾三次上网查询从新加坡飞往叙利亚的机票。
2023年7月起,她更是在网上与多名外国极端组织支持者展开“网恋”,其中包括一名疑似ISIS成员。她多次转发恐怖组织文章,希望吸引支持者注意,甚至愿意成为“女性圣战者”,赴伊斯兰参战。
今年2月,内安局依法向她发出限制令。她也成为新加坡首名因触犯内安法而被处置的未成年少女。
· 案例二:17岁华裔少年,自认“东亚优越”、计划袭击回教堂
另一名新加坡的17岁华裔少年,则深受极右翼和反伊斯兰思想影响。他认为华人、日韩等东亚人种“更优越”,并对马来族与回教徒产生强烈仇恨。
更可怕的是,他将极端思想转化为行动企图,曾计划对新加坡五所回教堂发动袭击,还尝试向外国卖家购买枪支,扬言“至少杀100名回教徒”。
所幸他的计划未能得逞,最终在今年3月被内政部下达拘留令,接受处置。
新加坡恐怖威胁仍处高位
10年来60人因自我激进化被处罚
7月29日,新加坡内部安全局发布年度反恐报告,明确指出:新加坡目前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仍处于 “高”水平。
报告分析,持续不断的以巴冲突、全球极端思想加速传播,是当前新加坡被恐怖分子视为潜在目标的主要原因。新加坡因其与西方国家及以色列的良好关系,以及其世俗化、多元文化的社会特点,更容易引起极端组织的敌意。
一个值得警惕的数据是:自2015年以来,新加坡已有60人因自我激进化被援引内安法处罚,其中48人是新加坡本地公民。
内安局表示,社交平台算法推送机制已成为一些人接触极端思想的重要渠道。虽然政府已出台条例,加强对网络极端信息和意识形态传播的管制,但由于互联网内容层出不穷,完全杜绝极端内容“几乎不可能”。
内安局强调,应对这一威胁不能只靠政府——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公众应提高警惕,不观看、不下载、不传播极端主义内容;科技公司应持续加强审核,阻止恐怖分子滥用其平台和服务。
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筑牢反恐防极端的社会防线。
新加坡入境管控再升级!
高风险旅客直接“禁载”,违者重罚、坐牢
新加坡对极端分子和潜在安全风险的排查,一直以来都非常严格。
内政部长尚穆根早在国会中就透露:从2022年起,平均每月有约30名持合法护照、但身份与移民局记录不符的人被拒绝入境。整体来看,新加坡每个月因各种原因拒绝入境的旅客高达约2500人。
那么,哪些人会被新加坡“拒签”或直接拒绝入境?
一个重要原因是:传播极端主义思想。
尚穆根举过一个例子:一名曾在本地外劳宿舍非法宣传极端主义和种族隔离思想的孟加拉籍传教士,就被新加坡列入禁止入境名单。
不仅如此,新加坡还将进一步升级边境管控!
移民与关卡局(ICA)即将推出 “禁载令”(No-Boarding Directives),拒载高风险旅客前来新加坡:2026年起在航空关卡实施,2028年起扩展至海路关卡。
所谓高风险旅客,即可能对新加坡安全构成威胁者、非法劳工、逾期逗留者,以及那些极有可能在本地犯罪的人。
新规处罚相当严厉:交通业者若违规载客,最高可罚1万新元;个人若故意违反禁载令,可能面临1万新元罚款、6个月监禁,或两者兼施。
新加坡内安局紧急提醒:
出现这5种迹象,他可能正走向极端!
新加坡内部安全局(ISD)近日向公众发出提醒:极端思想其实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应留意身边人是否出现以下激进化迹象:
· 经常浏览激进或极端主义网站;
· 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传播,甚至向亲友分享极端观点,支持或崇拜恐怖分子与组织;
· 公开发表煽动对不同种族、宗教或社群仇恨与敌意的言论;
· 表达意图在海外或新加坡参与暴力行动;
· 煽动他人一起实施暴力行为。
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出现以上情况,请立即行动:拨打内安局反恐中心热线:1800-2626473
新加坡内安局严肃强调:
“任何支持、宣扬、从事或准备实施暴力行为的人——无论他们如何辩解、无论暴力发生在哪里,都是对新加坡社会安全的真实威胁。公众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安全,从来不只是街头巷尾的摄像头、灯火通明的夜晚,或者低犯罪率的统计数字。真正的安全,是思想不被人蛊惑、年轻人不被极端吞噬、社会不被仇恨撕裂。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算法可能比我们更懂“我们喜欢什么”。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警惕——屏幕背后,是谁在悄悄改写一个少年的认知?又是谁,正把极端思想包装成“信仰”和“答案”?
新加坡不能、也不该,独自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它关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每一个你我在转发、点赞、沉默或发声的瞬间。
通心粉们,你是否也曾刷到过令人不安的内容?你觉得社会、家庭、平台,还可以怎么做?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请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多一份警惕,多一次提醒,也许就能拉回一个走在边缘的人。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