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走出的新加坡自来水之父:修桥筑路、建水库、捐华校...
在新加坡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伟人,他捐资修建了金声桥、金声路,还为新加坡解决了饮水难题,被世代新加坡人尊称为 “新加坡自来水之父”。
新加坡更是为其修建一座喷泉以表纪念。
他,便是陈金声。他不仅是富甲一方的商人,更是用大爱温暖新加坡的慈善家。
陈金声同亲友下南洋
创立金声公司、开展海外贸易
成为新加坡华社侨领
陈金声,出生于马六甲,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桃城镇丰山村。跟着下南洋的风潮,随家人从马六甲移居到了新加坡。
凭着智慧与见识,他在新加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金声公司。
公司创办以来,业务持续拓展,商业版图也随之不断扩大。
紧接着,他就购置了轮船 “丰兴号”,来开展海外贸易,进一步打通了与各地的商业往来通道。
短短数年时间里,陈金声的商业事业蒸蒸日上,先后在马六甲、中国上海再开设分公司,成功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
与此同时,陈金声在马六甲及新加坡一带的华人社群中也极具影响力,成为当地华社公认的侨领,为华人在海外的发展和权益维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金声成为富商后对教育问题十分关注。
他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华人迁入新加坡,但这里却缺少中国文化的教育,他担忧这样会让华人忘了本根。
他曾说:“我闽省之人,生于斯聚于斯,亦实繁有徒矣,苟不教之以学,则圣域贤关之正途,何由知所向往乎?”
随后,他毅然倡办并捐赠了萃英书院,明确提出要让华人子弟 “读孔孟之书,究洛闽之奥”。
这所书院不仅不收学杂费,更打破贫富界限,凡闽籍华人子弟均可入学,成为新加坡最早具有义学性质的华文学校之一。
富而行其善,陈金声的乐善好施在马六甲及新加坡最为人称道!
1857年以前,新加坡人的饮水多依靠马来西亚人用牛车从外地运来,供水短缺问题严重到有人以贩井水为业,普通民众的生活深受其扰。
这一困境被陈金声看在眼里,他深知 “水是生命之源”,更明白解决饮水问题是新加坡稳定发展的基础。
示意图
于是,陈金声捐款1.3万新元,放到现在可能要约合数千万新元,来敦促海峡殖民当局修建麦里芝水库,从武吉智马河引水至新加坡的市区,来解决新加坡饮水难之问题。
但是,遗憾的是,当新加坡第一座水库“麦里芝蓄水池”建成时,陈金声已离世14年,他没有享受自来水供应带来的便利。
不过新加坡世世代代都感恩他的善举,并尊称他为“新加坡自来水之父”。
同时,为了纪念陈金声的善举,新加坡当局在中心伊丽莎白女皇道的海滨公园修建了“陈金声纪念喷泉”。
陈金声在离世后,留下了大量的遗产。
与当时普遍的 “重男轻女” 观念不同,他在分配家产时,不仅给儿子们留有份额,也让女儿们分得部分遗产,这份开明在19世纪的华人社会中尤为难得。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在遗嘱中既强调血统与信仰的 “纯洁性”—— 要求放弃华人宗教信仰、与洋人婚配者不得继承遗产。
陈金声的精神也在其子女身上得到延续。
首先在其子陈明水作为新加坡华人领袖,同样深知中华文化传承对海外华人的重要性,他出资重修崇文阁、扩建萃英书院。
陈金声的孙子、陈明水之子陈若锦,更是将家族的公益与教育情怀推向新高度。他不仅资助新加坡女子学校、创办英华学校,更首倡兴办新加坡学院,为新加坡早期教育体系的完善添砖加瓦。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他发起创办 “爱德华七世医学堂”—— 这便是后来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前身,为新加坡现代医疗事业的起步奠定了基础。
陈金声及其后代都为新加坡做出了诸多贡献。时光流转,陈金声家族与新加坡的故事,也并未随岁月尘封。
2008年,陈金声的五世孙媳妇黄佩壁在丈夫陈长利的催促与娘家《黄亚福传》的启发下,开始着手撰写《陈金声传》。
从此书中,除了了解陈金声及其家族的历史,也可从中了解新加坡开埠时期的相关历史。
图源:reddit
参考文章:
1.祖籍福建永春,英王室颁赐佩剑,新加坡自来水之父陈金声家族传奇
2.陈金声喷水池
3.狮城商海丨新加坡的开拓者们——开埠有功的“两金”
请先 后发表评论~